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气息是声音的基础,是声乐学习中最关键的问题。一个好的歌唱者,他的气息功底应该是非常坚实的,要想成功,在技术方面首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气息了。气息不仅仅指其本身,也囊括了它与声音的配合。换句话说,气息是为声音服务的,好的声音是建立在完美气息之上的,可见,声乐学习者首先要掌握正确气息的重要性。
从气息本身来说,呼吸是其开端,也是决定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歌唱中,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以及感情的表达均与呼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声乐学习中首当其冲掌握的环节。呼吸的不正确或不完美将会造成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将会直接影响到正确的发声。吸进去的气不够,比较长的乐句就唱不下来;吸进去的气过多,就会造成气息的不流通,声音自然也就流动不起来了。引用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一段话形容呼吸的重要性最合适不过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噬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可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其他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一般来说,呼吸分为三种,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这三种都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前两种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种相对而言前两种是比较全面,理所应当被得到肯定的。胸式呼吸气息太浅,容易造成喉部太过紧张的现象,喉部紧张的结果是气息不能够顺利流通;腹式呼吸气息吸得过深,由于被动和不灵活也不能使气息很好地服务于声音。只有胸腹式呼吸全面调动了整个腔体共同控制呼吸气息机能,能够使声音强弱、快慢变化自如,声区统一协调,从而增强声音的表现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呼吸自然到了不引人注意的境界,假如歌唱中的呼吸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演唱也就真的象我们向往的那样似说话一样的自然了。不过,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的。很多声乐初学者都认为吸气就是用口鼻把空气通过气管吸进肺里,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喉部及胸腔而造成气息浅、缺少支托和控制力。美国的丽莎·罗玛曾说过:“空气不是有意识地吸进或引进来的,正像我们进屋开门一样,只是给空气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空气不是吸进去的,而是自动地充满到肺里的。”这段话很有道理,盲目追求呼吸,往往会大口地吸气,造成整个身体僵硬,吸进去的气反倒成了废气,没有了任何意义。
声乐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我们认清了这一点,自然就要做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初学者,与其弄巧成拙不如呼吸时采取被动的态度,像开门一样把整个腔体打开,让空气伴随着空间自然地流进来。哪有空间,空气就会钻到哪里,因此“打开”显得尤为重要,不能为呼吸而呼吸,吸气前多想想吸到哪,想好了,打开它们就很自然地完成呼吸了。“松”、“空”、“深”是我对打开提出的呼吸要求,这三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也正是这三点成为了发声的整体框架,也就是说正确的声音是建立在这个大的框架基础上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呼吸在声乐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铺垫、领路人。
呼吸正确了,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利用它,使它成功地作好声音的领路人。上一段说到呼吸时,我提到了“被动”一词,在气息的利用这一环节,“被动”将继续起作用。气息好比是建筑物的地基,因此它是坚实而不能动摇的。那么又如何使它既处于被动状态又主动为声音服务呢?气息是地基,声音毫无疑问是建筑物,那它就应该发挥其主动性,发自内在地依赖气息。我们经常会听到声乐课上的启发常用语“叹气的感觉”,这就是声音主动性的体现,叹气的目的是为了把声音依赖给气息,声音必须通过“叹气”才能和气息融为一体。
这一块是最容易出现误区的,我们清楚地明白“叹气”,但却把握不好它,有时做的不够,有时却做过了。“叹气”做到恰倒好处的标准是“声音与气息保持零距离”。“零”代表没有,“零距离”也就是没有距离,即声音与气息之间没有空隙,它们之间的零距离感才能激发气息毫无保留地为声音服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要想顺利完成声音与气息的连接,我们必须为它们营造一个畅通无阻的空间,那么喉部、下巴、舌根这些容易紧张的部位一定要放到最松。
很多朋友经常会觉得吸了很大一口气,小腹及腰周围也很累,但声音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没有深刻体会“零距离”的结果,当声音和气息没有很好地连接在一起时,吸再多的气也会漏掉的,更别说做声音的铺垫了。
打个拍皮球的比方,皮球必须被拍地接触到地面,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才能被弹起来。被弹在空中的高度是由拍到地面的力度决定的,借助这个比方也能说明,声音所能达到的位置一方面也是由它本身与气息的接触决定的。在“零距离”上,我们也要很好得把握“度”,过松容易漏气,过紧容易造成声音的不流动,这就需要在松弛的情况下加上“挡气”,这是重要的一点,它巩固了声音与气息间的零距离保持,也直接决定气息的有效力。当用拳头打人时需要将拳头握紧,否则不仅发不出大的力量,而且会造成自己的手受伤。“挡气”也就是“握紧拳头”,将分散的气流拧成一股劲儿,激发出集中而有穿透力的声音。
声乐是一门特殊而复杂的学科,它看不到摸不着,靠的是一种感觉,想到才能做到,想对也就能做对。作为学习者,我们要跟着老师的思想而不只是局限于表面的模仿。让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开辟声乐领域更广阔的天空吧!
喜欢唱歌的朋友点击了解《零基础学唱歌视频课程》,老师一对一声乐指导,因材施教,快速提升唱歌能力!
猜你喜欢
- 文章标签:唱歌气息气息练习
- 版权声明:文章由 自学唱歌网 发布于 2019-05-05 14:01
- 转载请注明:学会气息是学习唱歌的第一步 - 唱歌基础知识 - 自学唱歌网
- 04-06 唱歌如何寻找面罩共鸣
- 07-21 歌唱发声练习的起音
- 03-16 【周小燕老师声乐教学视频】5、歌唱的呼吸及其类型
- 03-31 如何练习开口哼鸣?
- 03-16 【周小燕老师声乐教学视频】31、歌曲教学概述 《教我如何不想他》男高音示范
- 05-30 唱歌是否真的需要气沉丹田?
- 11-30 歌曲训练中声音和语言的艺术把握
- 06-28 练习唱歌的四个常见问题
- 145537℃ 实用、有效的学唱歌入门教程,五音不全轻松学唱歌
- 66385℃ 如何才能做到良好的口腔共鸣
- 60032℃ 歌唱发声器官结构图
- 45052℃ 我会唱很多歌,但就是不会看谱子怎么办?
- 44212℃ 咽腔共鸣是什么感觉?
- 42601℃ 什么是喉腔共鸣?喉腔共鸣如何练习?
- 39516℃ 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是什么感觉?
- 36210℃ 如何贴后咽壁唱歌?
- 87评论 实用、有效的学唱歌入门教程,五音不全轻松学唱歌
- 21评论 如何掌握科学的吸气方法?
- 20评论 适合新手初学唱歌的常用发声方法
- 19评论 唱歌气息不稳怎么办?
- 19评论 新手学习唱歌要注意哪些?
- 18评论 十种方法解决唱歌气息不足的问题
- 17评论 学唱歌时轻声歌唱来打基础
- 17评论 学唱歌要了解横膈膜的重要性
- 最新留言
-
-
敏虹敏虹
-
踏尘吟踏尘吟
-
心软是病心软是病
-
花香满园花香满园
-
信心哥信心哥
-
卢军卢军
-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
恋上孤单恋上孤单
-
梦梦
-
野蔷薇野蔷薇
-
已有8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