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一流乐感的人,由于唱法走入误区未能成为歌星的例子不少。有些人明明有很高的音乐才能,偏偏要去盲目崇拜某一歌星进而“克隆”,从而放弃了自己的特点,糟塌了自己的天赋,实在令人惋惜。与此相反,也有不少天赋条件并不好,靠主观努力,克服自身缺点和弱点而取得成功的。然而,成功之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荆棘,充满“误区”。这个“误区”是由歌唱的特殊性决定,走进这个“误区”如同走进“陷井”,越是努力越是走向反面,即越唱越糟。为使歌唱者免入“误区”,所以有必要进行讨论。
1、概念的误区
“要唱好流行歌,一定要先学美声”。这个论点也许只有中国内地存在。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新中国建立后,流行音乐一直属被禁之列,斥之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文化”。改革开放后,开始涌入内地,风靡速度之快令内地声乐工作者们为之瞠目,令无数青年欢呼雀跃。不少年青人梦想成为歌星,他们想通过投师学艺的道路来实现这个理想,但内地又没有专门从事通俗唱法的师资,怎么办?只有由原来从事西洋传统唱法的人来担任通俗唱法教师。
俗语说:“造屋请了箍桶匠”——用人不当。年青人问老师请教通俗唱法的秘诀,殊不知这些从事美声唱法的老师们对通俗唱法也处于摸索阶段,有的一开始就从概念上否定它。为此,这些学生尚未进门就陷入了“误区”。老师们从想当然出发,认为唱流行歌的人是没有科学方法的,学唱的人必须用美声唱法打基础。整个方法也必须用美声唱法来加以改造,对前来求教的学生,也灌输这一观点。
应该说唱法之间作为科学研究在生理上确有许多相通之处,完全可以借鉴,但在美学效果上是截然矛盾的。任何唱法模式都是要有方法的,但不能生搬硬套西洋传统模式,特别是它的“产品”效果,通俗唱法和西洋传统唱法是完全不同的,各种唱法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试用传统唱法的机器去生产通俗唱法的产品,是可试行之道。但决不能理解为用西洋传统唱法的声音“产品”取代通俗唱法的声音“产品”。
不少经过西洋传统唱法训练后的歌迷说:“不学方法还能唱歌,学了方法反而歌也唱不来了。“这正是因为生搬硬套西洋传统唱法的一套教法所产生的结果,这种非驴非马的畸形产品,无法为广大歌迷所接受。“要想唱好流行歌,一定要先学美声”的论点,实际上否定了通俗唱法本身作为一种唱法的客观存在。何为非驴非马的产品?把西洋传统唱法中“声音竖起来”、“高音从后面上去”那一套搬到通俗唱法中,这两项要求正好从本质上改变了通俗唱法的基本特点——自然。
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以娜娜.莫斯科里进过音乐院的经历来辩解。实际上,先学美声后转通俗的歌星还有许多,但其中并无内在的必然性。再说她们所学的传统唱法大多是靠前的方法,不是靠后的那种,她们借鉴了西洋传统唱法中的“靠前”和“集中”这两点,正是通俗唱法所需要的。
近年来出现的萨拉.布莱特曼创造的用传统唱法去唱流行歌曲就是一例。传统的女声唱法那一套要求,却是和通俗唱法完全相悖的。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质”的区别,是发声的生理基础的不同,就如京剧中花旦和老旦唱法上的区别那样。女声如先学美声,再学通俗,在内地的实践,正如上述有些人说的那样:学了方法后反而不会唱歌了。
2、录音棚效果的误区
在电声高度发达的今天,录音技术有了飞速的进步,这本是好事。
但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用录音棚去制作歌手”,一些商业投机者认为歌唱无需什么方法,只要人漂亮,外包装考究些就行了。靠录音棚来制造声音,也有一系列录音需要的方——像蚊子一样的嗡嗡声唱。
它的危害性在于把人声和噪音统一化,冲淡了通俗唱法最核心的一点——嗓音“音质”的特色;第二个恶果是它的连锁反应——反唱,用放录音来愚弄听众。最严重的恶果是一些原来和很有实力的歌手为了服从制作人的要求,不惜”削足适履”,丢掉很有特色的音质,去唱一种有形无质的声音,为的是“便利录音棚的加工。”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一旦重上舞台,再也无法唱出自己原有音质了。
3、感觉的误区
在西洋传统唱法研究中,早已指出:“一定要把唱者的感觉的听者的感觉区别开来。”并明确指出:“这种矛盾特别反映在高声区上。“在通俗唱法中也一样,因为人的本能总要追求自己的感觉代替听众的感觉。自己认为好听的,听众也一定认为好听;自己认为响的,听众也一定认为响。事实并非如此。以声音“响”为例:如果歌唱者把声音包在嘴里,自己嘴巴里的空气,对自己的耳鼓膜产生了很大的振动,这种声音自己感觉确实很响。但是这种声音经过嘴巴的共鸣以后再传送到听众耳鼓膜时,强度大为减弱,振动也大为减弱。所以听众听觉上感觉到唱者的声音是很轻的。事实证明,自己觉得越响,别人听起来越轻。
再以高音为例,笔者在修整“恐高症”的经验中,发现他(她)们有高音,只是为了怕太响、太亮、不柔、不抒情,总的一句话:怕难听;而他(她)们自以为好听的声音往往是一种空虚无力的,完全没有“质感”的。姑且不说有些处于“过渡”阶段的高音,确存在着不好听的因素,但有些他(她)们自以为是“叫”出来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却非常好听,丝毫没有“叫”的感觉,要想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声音,只能借助于录音设备,这是省不了的学习工具,它将大大加速一个学唱者的学习进程。盲目地自卑或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都属于误区。
其它如把笨重的声音理解为响,把“散”的声音以为音量大;把漏气认为是气声,把声带张力——阻力松掉去抒情等等,下面还要提到。事实证明:一个正确的高声区的建立,往往成为学唱者走出误区的过程,和响声一样。唱出好听的高声,自己偏偏听不见了,自以为丰满、有力的高音,教师却要唾弃它,经过教师正确与错误两方面的模仿以及第三者的证明,学生对高音的正确概念似乎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往往又是半信半疑的,难免还会反复。直到用录音机把学生正确的高音和错误的高音录下来作为对比时才能最后令学员信服。感觉(或称听觉)的误区,是声乐艺术的特殊性所在。
主观与客观的效果反差和感觉反差之大是和其他艺术不可相比的。知道了这一特殊性,使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在自己感觉很好的情况下。为了鉴定自己的声音正确与否,不让错觉蒙住自己的耳朵,当代科技的产物——录音机是最佳的工具。作为声音的镜子,实在是歌唱者的良师益友,它可以使歌唱者少走不少弯路。
喜欢唱歌的朋友点击了解《零基础学唱歌视频课程》,老师一对一声乐指导,因材施教,快速提升唱歌能力!
猜你喜欢
- 文章标签:唱歌常见错误
- 版权声明:文章由 自学唱歌网 发布于 2018-12-26 08:22
- 转载请注明:唱歌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 唱歌基础知识 - 自学唱歌网
- 09-29 唱歌要学会科学的姿势和呼吸方法
- 04-12 学唱歌一定要注意嗓音保健
- 09-08 高音上不去,试试这三个技巧
- 12-10 练习声区统一的方法有哪些?
- 09-10 了解唱歌共鸣的重要性
- 10-23 了解什么是断音和连音?
- 09-14 唱歌练习气息要注意这四点
- 06-09 零基础唱歌呼吸怎么练
- 145538℃ 实用、有效的学唱歌入门教程,五音不全轻松学唱歌
- 66385℃ 如何才能做到良好的口腔共鸣
- 60032℃ 歌唱发声器官结构图
- 45052℃ 我会唱很多歌,但就是不会看谱子怎么办?
- 44213℃ 咽腔共鸣是什么感觉?
- 42602℃ 什么是喉腔共鸣?喉腔共鸣如何练习?
- 39517℃ 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是什么感觉?
- 36210℃ 如何贴后咽壁唱歌?
- 87评论 实用、有效的学唱歌入门教程,五音不全轻松学唱歌
- 21评论 如何掌握科学的吸气方法?
- 20评论 适合新手初学唱歌的常用发声方法
- 19评论 唱歌气息不稳怎么办?
- 19评论 新手学习唱歌要注意哪些?
- 18评论 十种方法解决唱歌气息不足的问题
- 17评论 学唱歌时轻声歌唱来打基础
- 17评论 学唱歌要了解横膈膜的重要性
- 最新留言
-
-
敏虹敏虹
-
踏尘吟踏尘吟
-
心软是病心软是病
-
花香满园花香满园
-
信心哥信心哥
-
卢军卢军
-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
恋上孤单恋上孤单
-
梦梦
-
野蔷薇野蔷薇
-
已有8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