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咬字器官
咬字器官,就是指口腔这一部分。因为呼气使闭合的声带发出声音,这种声音是喉原音,并没有形成有声语音,语音是喉原音经过口腔时才形成的。咬字器官包括双唇、舌头、上下齿、上下齿龈、硬腭、软腭等。其中唇和舌头在形成字音过程中,动作最积极,作用最大。
2、咬字器官配合要领
口腔是语言的产生地,咬字器官间的相互配合作用,直接关系到发音的质量,创造良好的口腔环境,是掌握吐字归音的前提。
(1)开口腔
在语言艺术活动中,口腔的开口度比平时说话时的要大。开大口腔,并不等于张大嘴,张大嘴巴时口腔的开口形状呈”前>后”。符合要求的开口腔,是口腔的前后部都要打开,呈”前]后”型,上腭部分用力、上抬,下巴放松。这是通过”提额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等四个环节协调动作来实现的。
提额肌,即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提嚼肌”或“提笑肌”,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妥之处,现在统称为提额肌。提额肌,是抬起上腭的前部动作。可以用微笑的当作来体会,但要和高兴时引起的微笑有所区别。前者是咬字时的一个动作,后者是心理状态的反应。也可以用开大口的同时展开鼻翼的办法来体会,这样连续快速反复做上多次,额肌部位会明显发酸,额肌力量加大了咬字时也就合自然提起了。
额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部有展宽的感觉,鼻叩也有张大的感觉;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紧贴牙打牙关,这是抬起上腭的中部动作。指说话时上下槽牙间的距离要加大,尤其是双侧上后槽牙始终保持英雄无用武之地上提起的感觉。
它可以通过提额肌反复咀嚼,感觉字仙台橄榄在上下槽牙之间,每咀嚼一次发出一个字音,来体会打牙关的感觉。发“a”或带“a”的音节,如“蓝”等,是打牙关的最好的音节。用发这样的音节带动其他音节,就能体会到“以开带闭,以宽带窄”,使紧窄的音节也发的宽松。试读:”蓝蓝天上有飞鸟,辽阔草原马儿跑”。
需要注意的是,牙关的开端也不能一成不变,因为音节发音要求口腔开度一直在变化中。我们只是通过上述方法来加大对口腔开度的理解,又取得更好的发音效果。
挺软腭,是抬上腭的后部动作。软腭在上腭的后面,如果用舌尖从上腭往后舔能感觉到它是软的的,不说话时,这一部分是向下垂着的,就是说话时平时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将其抬起。但在语言艺术中,由于声音和咬字的需要,就得把软腭挺起。注意的是,这里的”挺”是一个基本状态,由于音节的不同,不能保持一成不变,否则就会带来“音包字”的问题。
可以用夸张吸气、“半打哈欠”来体会,软腭挺起的状态,保持这种状态去发音,就能听到不同于平时的声音效果。发有些字,如“好”字,你会觉得口腔后部的开口度明显的较大,用它去带发其他音节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松下巴,就是下巴放松,自然下垂。我们可以用“牙疼时说话”的感觉来体会,下巴是怎样放松的。很多人平时说话,下巴用力,主动帮助咬字的现象很普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因为这样做,会使舌根以及咽部紧张,口腔更闭,把字都咬“横”,咬“死”了,让人听了难受。
综上所述,咬字的力量主要在上腭,下巴则处于放松、“从动”状态。
(2)力量的集中
声音的集中首先要靠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它主要表现在唇和舌头上。
唇的力量要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的地方,唇的力量分散,就会使字音散。用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就能获得明显的感觉。
舌头力量的集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掌握:一是将力量集中在舌头从前后中纵线上:一是在发音过程中舌体也取收势。
舌头的锻炼要以读字词为主。把上面所讲的要求体现到字词的训练中,如反复发“ga、ka、ha、ja、qa、xa、da、ta、na、la”(都读第一声)就能够从前到后全面锻炼舌头力量的集中。
舌头的前中后各个部位都与汉语发音有关,因此要求前后力量的均衡。有些人则表现出某一部分的松或紧,多数人表现为舌根紧张,它带来发音咬字的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说话,给人的感觉是”大舌头”,就是舌头的力量不均衡,尤其是舌根紧张,使整个舌头缺乏灵活性造成的。舌根紧张的毛病,可以用反复发“lia”等音节,使舌头的中前部力量加大,以取得舌力的平衡来解决。
(3)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的着力位置
声音是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向前到达硬腭前部发出的,这条中纵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硬腭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这样做是获得声音从上唇以上透出的感觉,这样做的结果是音色集中而明朗。
总之,咬字器官在发音过程中是相互配合的协调动作。总的感觉是”开口象半打哈欠,闭口似啃苹果”。
猜你喜欢

- 08-21 了解青春期变声
- 11-07 了解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 07-21 怎样唱歌才能唱的好听
- 06-15 发声技巧在歌曲中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03-31 唱歌共鸣与音高有什么关系
- 03-28 演唱中喉头如何控制
- 07-03 学唱歌很难发出气泡音怎么办?
- 09-12 如何唱歌才能有感情?
- 134724℃ 实用、有效的学唱歌入门教程,五音不全轻松学唱歌
- 61995℃ 如何才能做到良好的口腔共鸣
- 49008℃ 歌唱发声器官结构图
- 45243℃ 九种练嗓的技巧和方法
- 41070℃ 我会唱很多歌,但就是不会看谱子怎么办?
- 40501℃ 咽腔共鸣是什么感觉?
- 38915℃ 什么是喉腔共鸣?喉腔共鸣如何练习?
- 37898℃ 什么是“鼻腔共鸣”?
- 78评论 实用、有效的学唱歌入门教程,五音不全轻松学唱歌
- 20评论 10个练歌秘诀,让你快速学习唱歌
- 19评论 如何掌握科学的吸气方法?
- 17评论 学唱歌时轻声歌唱来打基础
- 16评论 自学唱歌的心得与体会
- 16评论 适合新手初学唱歌的常用发声方法
- 16评论 老年人如何掌握唱歌共鸣
- 15评论 练声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 最新留言
-
-
YY
-
柒夏柒夏
-
老糊老糊老糊老糊
-
绿色绿色
-
十二十二
-
高兴就好高兴就好
-
ToxicToxic
-
爱你一生不变爱你一生不变
-
卫卫
-
苦咖啡苦咖啡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发表评论